【mpa论文】浅论我国逆城市化背景下乡镇国道绿地景观设计策略(论文范文)
导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本篇文章乡镇和道路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为广大学生们写作毕业论文是提供参考帮助。
王玉燕俊儒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院逆城市化背景下大批城市人口厌倦恶化的城市环境开始向乡镇回流.乡镇绿色基础设施随之提升.乡镇国道绿地作为乡镇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建设质量亟待提高.笔者通过分析逆城市化给乡镇经济、环境、人文带来的影响,从缓解环境压力和适应社会变化趋势的角度提出乡镇国道景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院逆城绿化;绿地景观设计
1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城市发展的新现象[1].其定义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乡镇逆城市化现象有以下几种典型特点,乡镇人口密度增大,从国外已有逆城市化现象和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逆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现,城市人口非转农或迁移到郊区去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在人口转移后,其就业、生活方式、价值观仍是城市型,对原有乡镇居民有一定同化作用.同时原有居民逐渐改变就业方式,由单一农作向服务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化解,逆城市化现象将城市、农村、乡镇结合到一起,逐渐磨平原有明显的鸿沟,即所谓新型城镇化;购买力提高促使乡村经济上的繁荣;促进教育、服务设施的健全,乡镇人口教育文化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乡镇原有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增大.
2 逆城市化洪流中乡镇国道道路环境的转变
2。1 大气污染愈加严重
随着逆城市化的日益推进,乡镇机动车数量增多,尾气排放量也日渐上升.2015年,柴静推出雾霾调查纪录片《苍穹之下》,强调危害人类健康的空气最重要污染源PM10~PM2。5,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道路扬尘,道路景观环境污染比城市的平均水平更加严重,严重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带.
2。2 道路环境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由砂石、沥青或水泥铺成的路面与机动车轮胎的摩擦力使得道路迅速产热成为一个“热浪带”,呈现出干热的小气候特征.同时机动车辆的快速穿行周边空气流通速度较大,地面干热空气可以迅速影响周边环境及周边景观的设置.
2。3 声光污染加剧
由于城市快速路主要为机动车通行,噪声污染难以避免,如快速路与城市结合的部位以及高架桥、交通环岛等车流量较大的地方.
2。4 土壤环境恶化
重金属阳离子含量较高,道路周边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铅污染和汞污染是道路周边土壤的2大要害,由汽车尾气微粒沉降积累而形成,严重影响绿色植物以及人类健康.除此之外,汽车橡胶轮胎与地面迅速摩擦产生的扬尘中Cd、Cr、Ni 的含量也很高,对周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化石燃料的泄露,运输货物的泄露等在地面留下污迹经过雨水的冲刷
乡镇和道路论文 文献综述
透水性低,多数基土较实,加上周边扬尘的累积覆盖,土壤孔隙通透性较差,透水能力相对较差.由于近些年海绵城市的推进,部分道路绿地透水性改良比较成功,但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局限性,乡镇国道周边的绿地尚未进行改造,不保水的情况比较严重.
养分含量低,土壤养分含量主要是由研究区域土壤类型决定,其次是降水等因素,我国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3种类型.正常情况下,砂土透水性好,保水性差,养分含量低;粘质土养分高,保水能力强,排水透气性差,不适合植物生长,同时对构筑物的基础也有一定影响;壤土是介于前2者之间,比较适合营造绿色空间.
2。5 植被特征
国道周边植被比较单一,除行道树外多以抗性较强的乔木防护林带为主,少数部分将周边自然景观纳入其中.在快速路的节点位置、交叉口、城区段等位置适当增加色彩丰富的群落.
2。6 周边用地性质的变化
由于乡镇国道承担乡镇之间的快速运输,链接不同城区之间,区间较长,逆城市化现象导致部分小城镇繁荣,物流能力加强,经济发展较快.周边用地类型由原有单一农业用地到如今日趋多样化,如农田用地、水系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
3 策略
3。1 道路绿地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乡镇道路绿地中植物是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吸滞颗粒污染物及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和改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樱花、重阳木、侧柏、紫叶李、银杏单位面积
滞尘量比较大,适宜种植在快速道路绿地中.当然,乡镇国道周边一般人口密度不是特别大,尾气影响问题尚可以用植物来缓解.对于道路内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道路两侧及分隔带种植其乔木冠幅较大或接冠,道路内部尾气及扬尘不易扩散到外部,对国道内部交通影响较大,所以在选用抗尾气烟尘树种的同时,尽量避免上空接冠,下层植物也应选择抗逆性较强品种.3。2 对声光污染问题的隔离设计
噪声和炫光等因素都影响着道路绿地的设计,注意噪音防护,最大化减少噪音干扰,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适当布置防护隔离带(图1),兼顾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对于乡镇国道眩光的隔离,多数采用道路分隔带绿篱种植隔离设置景观隔离板的形式.
3。3 基于现状土壤选择植物景观设计
重金属阳离子污染严重的土壤色调发黑而且影响其生长植物根系的发展以及叶绿素的形成,因此道路绿地种植设计时,要以根系萌蘖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如道路环境土壤中汞离子含量较高,应选择抗汞污染能力较强的刺槐、槐、毛白场、垂柳、桂香柳、紫藤、木槿、欧洲绣球、榆叶梅、山楂、接骨木、金银花、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海州常山、美国凌霄、常春藤、地锦、五叶地锦、含羞草等.对于保水能力差、养分贫瘠的区域可选用绿肥做地被绿化,如紫云英、豌豆、豇豆、金光菊等以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为改善植物生境留用路基表土,提高土壤孔隙度,可留用表土(图2).
3。4 场地人性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最能体现道理人性化设计特征.无障碍设计包括盲道设计、公共区建筑无障碍出口以及坡道形式和缘石等,都体现出道路设计者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标准段内设置的一些场地节点,供路人休憩.其设计同街旁绿地一样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及设施,做到场地使用的公平性.
此篇我国逆城市化背景下乡镇国道绿地景观设计策略文章原创地址:http://www.5156chinese.cn/lunwenfanwen/3434.html
人行道人性化设计首先是平整度和紧密度.安全性舒适性也尤为重要,人行道的铺装材料必须以防滑砖为主,充分考虑坡度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联系.3。5 提升景观视觉舒适度
视觉景观舒适感主要体现在色彩控制、节奏控制、尺度感控制中.
色彩控制要充分考虑动态与静态的视觉需求.在乡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中段人流量少,车流量大且车速较高的地段,尽量以冷静的灰绿蓝绿为基调,一定距离之内适当增加高纯度、高明度色彩意向,国道两侧以单种植物行道树简单种植,干净整洁,减轻视觉压力.城乡结合部色彩选择增加一些明度,尽量简约,种植设计可配置一排行道树加一排简单彩色花灌木,点缀场景同时又不影响视觉,预示即将进入城区.特殊风貌地段色彩选择强调结合周边环境色,选择色调跟环境邻近色或对比色,以达到控制视线的目的.郊野风景区路段考虑人少及风景区的形象,多以偏暖调,其中偶有穿插有色树种,与远山的冷形成对比,原则上不过于分散驾驶员视线.节奏和尺度感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标准段的设计中,标准段的长度及图案的大小以及变化关系直接影响动态视觉感受.
3。6 安全性营造
高级别安全理念,考虑实现三角,在交叉口以及路线转折的位置要采取通透性配置;在道路转弯处、丁字路口、十字路口等处,驾驶员在视力范围内会看不清前方道路的走向时,可以通过植物种植的方式,判断计算视距以外的道路方向,起到线型预示的作用以免驾驶员对道路线形的变化反应不及时而发生事故.冲撞防护.密集而富有弹性的乔灌木枝条,柔软致密的地被植物,对于交通事故中冲出边坡的车辆,可起到一定的防护和缓冲作用,减轻交通事故后果.同时,合理的植物配置还可以起到遮光防眩的作用.
3。7 文化微渗透
一个地区的文化丰富多彩,但是作为一条乡镇国道道路景观,不可能承载地区的所有文化.应结合道路所在的区位、周边用地、未来规划发展综合考虑文化的承载度,适度表现地方文化.
3。8 生态微循环理念
逆城市化现象给乡镇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压力,内外流通性大、交通承载力强的国道也承载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在国道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生态性是首要内容.笔者针对道路景观的线性特点提出道路景观生态微循环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种植方面,近远期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合理搭配,尊重自然生态循环演化,提倡物种多样性与景观丰富性打造经济可行的新型乡镇快速路.
雨水方面,提倡自然生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自然水净化处理,减少地表冲蚀,稳定地基.①考滤适度收集利用雨水,每300m设雨水收集池,如设置“雨水花园”,缓滞雨水.②运用透水铺装材料,涵养水源.③缓坡草垫渗透,旱溪、渗透沟渠疏导径流,降雨微循环.④复合地被 过滤,在乡村段设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乡镇论文 文献综述 | 大学生适用: | 博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05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论文 文献综述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论文写作,副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乡镇方面论文 文献综述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4 总结
城市化背景下,乡镇国道景观设计需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和环境转变因素,道路绿地景观与当下环境、使用人群相匹配.缓解环境压力、提升声光隔离、生态微循环、文化微渗透、人性化设计、提升视觉舒适度等对提升乡镇国道绿地景观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
此篇文章阅读综合:读了这篇关于乡镇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后,免费指导帮助那些怎么写乡镇和道路mpa毕业论文范文和格式模版和开题报告的大学生们。